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23种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
阅读量:634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2

本文共 237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
  hot3.png

定义: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,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,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。
类型:行为类模式
类图:
23种设计模式(8):观察者模式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: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,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。比如,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,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,就会弹出一个菜单;再比如,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,就像Eclipse开发时,只要修改了文件,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。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,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,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,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。其实,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,但是,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。

观察者模式的结构

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,包括以下四个角色:
  • 被观察者:从类图中可以看到,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(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,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,Vector在是安全的,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),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,另外还有三个方法: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;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;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。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,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,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,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。
  • 观察者: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,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,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,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。
  • 具体的被观察者: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,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。
  • 具体的观察者: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,在这个角色中,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。

观察者模式代码实现

abstract class Subject {	private Vector
obs = new Vector
(); public void addObserver(Observer obs){ this.obs.add(obs); } public void delObserver(Observer obs){ this.obs.remove(obs); }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(){ for(Observer o: obs){ o.update(); } }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();}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{ public void doSomething(){ System.out.println("被观察者事件反生"); this.notifyObserver(); }}interface Observer { public void update();}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{ public void update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1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。"); }}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{ public void update() {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2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。"); }}public class Client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 Subject sub = new ConcreteSubject(); sub.addObserver(new ConcreteObserver1()); //添加观察者1 sub.addObserver(new ConcreteObserver2()); //添加观察者2 sub.doSomething(); }}
运行结果

被观察者事件反生

观察者1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。

观察者2收到信息,并进行处理。

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,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,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。仔细看一下代码,其实很简单,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,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。

观察者模式的优点

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,并且是抽象耦合的,这样,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。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,它形成一条触发链,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。但同时,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,由于是链式触发,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,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。并且,在链式结构中,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,造成系统假死。

总结

java语言中,有一个接口Observer,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,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。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。 做过VC++、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,了解了观察者模式,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。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,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AWT中的事件处理DEM(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)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。   转载自www.codeceo.com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ecp/blog/635362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[转] Mac下 快速写博客的软件 MarsEdit
查看>>
Unity的赛车游戏实现思路
查看>>
[Android UI] Shape详解 (GradientDrawable)
查看>>
边学边体验django--HttpRequest 对象
查看>>
18.3 redis 的安装
查看>>
jdbc 简单连接
查看>>
多态初步认识
查看>>
数组处理:118
查看>>
为什么要优先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 .
查看>>
【MySql】权限不足导致的无法连接到数据库以及权限的授予和撤销
查看>>
android实现gif图与文字混排
查看>>
安卓新标准出台_告别乱弹窗_你的手机真会省电么?
查看>>
hdu1384Intervals(差分约束)
查看>>
python 字符编码
查看>>
269D Maximum Waterfall
查看>>
C++11 多线程
查看>>
sed-加速你在Linux的文件编辑
查看>>
HttpServer发送数据到kafka
查看>>
phpcms站---去除域名绑定目录中的HTML
查看>>
2017-5-3 打印控件、MDI 窗体容器
查看>>